为了进一步强化师生安全意识,让师生真正学到安全防护知识,掌握逃生技能,提高防范自救能力,增强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,在突发情况下,熟悉逃生路线,以达到在发生火灾、地震时,能迅速、安全撤离危险的目的,我校于3月14日上午9:50点组织应急疏散演练。这次活动全校共有1600多名师生和部分驻校家长参加,学生从教室安全撤离到操场只用了2分42。在演练的过程中, 同学们不拥挤、不推搡、不惊慌,不重返教室,更不喧哗;演练中也无一人发生跌倒、摔伤事故,演练取得了很大成功。通过这次演练活动,大大增强了全体师生的安全知识,提高了师生逃生、自救、自护意识,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。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。
疏散方法:
1. 在上课期间,教室前后门一般应开启,保持通畅,有特殊情况需关闭时,应处于能迅速开启状态。
2. 学校设置两次紧急疏散信号,当听到第一次疏散信号后,任课教师应立即停止上课,并稳定学生的情绪,大声地指挥,教育学生立刻采取紧急避险方式:双手抱头、躲到墙角或桌子下面;当听到第二次疏散信号时,老师要立即组织撤离,撤离时要快、静、齐,注意楼梯口行走安全。全体师生必须按照学校疏散路线及方案进行快速疏散。任科教师必须做好本班级学生的组织工作,确保本班学生疏散过程安全、有序。
3.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通道,迅速、安全疏散撤离,各楼道值班领导必须按时到指定位置,组织疏散。全体师生要自觉排成队列,不要拥挤。在楼内要用手巾或衣服捂住口、鼻,防止吸入有毒气体,疏散出楼后必须跑步、快速、安全有序到后操场集中。到操场后学生由班主任负责核对人数,并将结果报回王冬梅老师。
4.疏散即将结束,各楼层负责人要认真核查各处室、教室,如发现有未撤离的需要救助的人,马上展开营救,并联系医疗救护人员进行救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