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疫情下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-------祁县职中心理防疫之一
张茹 祁县职业中学 1月27日
目前新冠疫情形式依然严峻,中职生们不得不面对提前放假,在家上网课的情况。没有了班主任的耳提面命,没有了同学们的集体陪伴,很多同学由于自制力缺乏,不仅不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,甚至可能会患上“考试焦虑症”、“疫情焦虑症”。
这种焦虑本身来自于对潜在失控状态的恐惧,如:能否适应新型的在线网上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模式,会不会耽误学习的进度?会不会导致考试成绩下滑?这种不确定性会进一步加剧学生不良的情绪状态。通常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:
主观体验: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、学习无法集中注意力、焦虑、烦躁、慌张、恐惧。
行为表现:沉溺于电子产品、生活不规律、拖延症、学习效率低下、不喜欢与人交流、乱发脾气、和家人冲突。
生理表现:心跳加速、手心出汗、坐立不安。
心理学研究表明,学习成绩与积极情绪、元认知学习策略成显著正相关,与消极情绪成显著负相关;高兴、自豪与认知、元认知策略成显著正相关,生气、焦虑、无助、厌倦与认知、元认知策略成显著负相关。由此可见,积极的情绪会通过影响我们的认知过程进而促进最终的学习成绩,反之亦然。
对于高一、二学生来说,现在是关键的冲刺阶段,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,消除恐惧和焦虑的状态,是实现反超和逆袭的关键。
诚如理查德·瓦格纳所说:“快乐不在于事情,而在于我们自己。希望居家的同学们能够面对焦虑,克服焦虑,走过焦虑。下面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就来分享一些相关情绪管理策略。
情绪转换理论篇情绪转变ABCDE你知道你的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吗?情绪转换需要怎么样的过程?心理学家艾伯特·埃利斯(Albert Ellis)与阿伦·贝克(Aaron Beck)提出了合理情绪疗法,简称“ABC 模式”:A(adversity)代表不好的事,负面的事件。如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。C(consequences)代表行为反应结果,即不愉快事件之后的感觉与行为。看起来好像不愉快的诱发事件自动地产生后果。例如,由于疫情,直接导致我脾气变差,学习没有耐心,考试成绩会下滑。但是事实上,埃利斯认为想法——B(beliefs),即对不幸事件的看法与解释,才会引起某种特殊的后果。例如,你自己认为网课学习效果不如现场教学,你就会抵触网课;你认为教师不能纸质批阅作业,你就会对作业的要求放低;你以为父母每天都在唠叨,你就会忽略了他们对你的爱。塞里格曼进一步添加了D反驳(disputation),通过反驳可以发现事情另外的发生和解释的可能,跳出已有的思维模式环路。塞利格曼提出,改变悲观的解释风格的方法有两种。第一种是转移注意力;第二种方法是去反驳它。从长远来看,反驳更有效。例如,网上教学就一定没有效果吗?影响学习的核心因素是教学方式的变化还是自身学习方法的调节?E激发(energization)。通过激发则更进一步指向新的行为和解决方式。例如:我要解决我现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,探索适合自己在家学习生活的新模式。说到这里,同学们有没有一些新的启发呢?